11月21日至22日,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、tyc1286太阳成集团图书馆馆长、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潘守永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,展示了我国非遗术语标准化的最新成果。

潘守永馆长报告现场
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,是经国务院授权,代表国家审定、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21年正式成立,委员会主任由tyc1286太阳成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勇担任,秘书处设于tyc1286太阳成集团;下设11个分委会,涵盖非遗理论、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、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及民俗。自成立以来,非遗名词委始终以“厘清非遗专业术语、构建术语体系、服务非遗保护传承及学科建设”为核心任务。截至目前,非遗名词委共收集名词4846条,为建立我国非遗领域的学术规范、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本次大会上,潘守永馆长详细介绍了非遗名词委2025年度的审定工作情况,并重点阐述了2026年的工作规划。非遗名词委在厘清专业术语、构建学术体系方面的扎实工作,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一致肯定。

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前沿热词发布会现场
作为大会的亮点环节之一,22日举行的年度学科前沿热点词发布活动备受瞩目。经过多轮审定与筛选,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2025年年度热词分别为:春节、非遗研学、非遗项目转名录、非遗研培。这些热词不仅精准捕捉了专家学者的学术聚焦点,也生动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注趋势,体现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时代特征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前沿热词
延伸阅读:2025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前沿热点词正式发布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KyjdPAB5poBz6Ye11xXAA